同时将组织全镇上千名党员干部驻村入农,实施定期、定点、定户、定人开展精准帮扶。
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通过捐资或捐赠设备等方式,积极参与光伏扶贫行动,协力解决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及资金问题。截至去年底,全国仍有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
每个贫困县选择2-3个具备建设条件的光伏设施农业、光伏农业大棚或利用荒山荒坡的光伏电站场址,作为光伏农业扶贫的重点项目。要实行严格评估,按照摘帽标准验收。组织各省提出光伏扶贫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争取年底钱批复实施。28日新闻联播,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欧青平称:光伏扶贫更是一种精准扶贫的方式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工作方案》光伏扶贫既是扶贫工作的新途径,也是扩大光伏市场的新领域,有利于人民群众增收就业,有利于人民群众生活方式的变革,具有明显的产业带动和社会效益。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现制定光伏扶贫工程工作方案如下:一、工作目标利用6年时间,到2020年,开展光伏发电产业扶贫工程。(五)制定光伏扶贫年度方案并组织实施。一些贫困者非残即病,劳动能力弱。
一、哪些人口可以称之为贫困人口绝对贫困又叫生存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和家庭依靠其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这样的个人或家庭就称之为贫困人口或贫困户。重点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光伏扶贫不需要大量贫困人口直接参与体力劳动,性质是通过建设光伏电站,将补贴直接发放到贫困人口手中,应主要属于社保兜底脱贫路径,比较适用于无劳动能力、劳动能力弱的的贫困人口脱贫。三、光伏扶贫适合扶贫哪类贫困人口经过30多年来持续不断的扶贫开发,未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光伏扶贫有利于人民群众增收就业,有利于人民群众生活方式的变革,具有明显的产业带动和社会效益。2020年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措施解决5000万人左右贫困人口脱贫,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2000多万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制度覆盖范围,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
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确保政府扶贫投入力度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光伏扶贫这种资产建设模式的扶贫,一方面符合扶贫办的理念,另一方面又帮助推广了分布式光伏项目。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合力推进脱贫攻坚,健全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定点扶贫机制和社会力量参与机制。此前,中央已经提出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的五个一批脱贫路径,本次会议则首次明确了社保兜底与其他脱贫路径的具体规模。
中国目前的贫困线是2011年确定的,农村(人均纯收入)贫困标准为2300元,2014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为7017万人。光伏扶贫工程将解决贫困地区无电和贫困家庭无收入的问题,关系到扶贫本身和对光伏产业的拉动,意义重大。四、光伏扶贫的模式光伏扶贫分为三种模式,一是户用电站,将电站建设在贫困户的屋顶或者房前屋后的空地上,容量一般为3-5kW,售电收入直接打到贫困户的账户上;二是村级电站,利用村内空地建设100kW以上的电站,电站由专业公司统一运维,其售电收入由村委会按照3000元/人的补助标准发放到贫困户手中;三是建设大型地面电站,完全由企业投资,给予政策性贴息贷款,从中抽取净利润的1/3-1/2,作为贫困户的补助资金但是,什么样的屋顶最值钱?1、大屋顶最稀缺目前,国内工商业屋顶电站的主流开发模式是合同能源管理,即分布式光伏开发商与屋顶业主--同时也是用能单位--签订合同,租借其屋顶建造光伏电站,所发电量按低于工商业电价的价格卖给用能单位,以此抵免屋顶的租赁费用。
而由于国内户用光伏项目收益率低、不确定性大,家庭屋顶光伏项目几乎没有融资渠道,不会有第三方来你家投资一个千瓦级的电站。因此,经济性是评价屋顶光伏项目的首要标准。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2013年第1638号文件规定,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全电量补贴的政策,补贴标准为每千瓦时0.42元;其中,自用有余上网的电量,由电网企业按照当地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收购。一旦业主消纳不了,余电上网部分,是按照脱硫标杆电价加0.42元补贴,合计0.82元/度左右,财务模型完全不同。
因此,在分布式光伏开发者眼中的优质屋顶需要包含如下特征:业主运营稳定并且电耗高;屋顶存续期长;适合开发5兆瓦以上大型屋顶电站;地方补贴力度大或当地工商业电价高。但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小屋顶时代的到来需要更长时间。这一判断源自国外光伏发展的经验,光伏应用市场的开发历来是从易到难,从大规模集中式向小规模分布式纵深。通过租用土地建造农光互补的发电项目,开发商可以得到光伏发电收益和补贴;同时,开发商将土地低价转租给农民,也降低了农民的土地成本。具体来说,有如下几个特征:屋顶的业主单位最好是经营稳定、屋顶结实的用电大户。这些屋顶可以尝试打包组成大项目再出租。
2、小屋顶也有春天面积小的屋顶,能提供的光伏发电量对工商业业主的吸引力天生不足。地理位置的不同还可以删除掉很大一部分屋顶。
以宜家北京四元桥店为例,屋顶电站年平均发电量约30万度,仅够满足商场80%的照明系统供电,对整个商场的用电量是杯水车薪。工商业业主如果能将光伏发电全部自发自用,投资经济效益最大。
真正适合安装户用光伏系统的只有高档别墅区,特别是面临阶梯电价压力的用电大户,比如北上广。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低,平均用电量较小,不适合分布式发电自发自用为主的特点。
这类项目目前也划归分布式,但其建设运营模式和商业投资模型与大型地面电站差别不大,都是并网发电,以全额卖电给电网,获得补贴电价的方式获得收益。农光、渔光互补项目是指在农业用地或鱼塘上方加盖光伏发电系统,在不影响农业渔业生产的情况下,通过出售光伏发电给电网获得收益。至于将社区屋顶整体打包,按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开发,未来不排除这种可能性,但现阶段还没有成形的方案或模式出台。户用光伏系统在没有地方补贴的情况下大概要八年才能回收成本。
3、农光互补有前途目前可见的趋势是从规模效应明显但即将开发殆尽的大规模地面电站资源转向同样大规模的分布式项目。因为按现行政策,自发自用部分的每瓦收益等于原本的单位用电价格加上0.42元的国家补贴,而余电上网部分的收益只是标杆上网电价加国家补贴,目前各地工商业用电价格远高于标杆上网电价。
国内目前适合大规模开发分布式光伏的省份很少,一类是上海、浙江等地方补贴高的省份;另外就是当地电力供应紧张导致工商业电价高的省份,比如广东。宜家可提供的屋顶单体面积不大,在已建成的9座屋顶电站中,规模最大的宜家天津店只有0.6兆瓦,规模较小的沈阳、大连店屋顶电站装机量不到0.25兆瓦。
这其中涉及到小区屋顶产权归属、发电收益分配、发电使用方案等问题,短时间内难以成为分布式光伏发展的主流方向。也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小屋顶才代表分布式光伏发展的趋势。
这类分布式项目的商业模型比较成熟,容易吸引投资。分布式光伏电站开发商将电卖给业主,是按照工业电价标准0.9元加上国家补贴0.42元,合计1.32元/度,财务模型清晰可预测。规模1兆瓦的项目与5兆瓦项目相比,二者前期开发的成本基本相同,投资方当然更喜欢大体量的屋顶项目。尽管每个地方的土地租金标准不同,但通过农光互补项目可以降低农民近五成的土地租金。
主要障碍在于中国民用电的价格远低于工商业用电,这使得户用光伏发电系统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宜家将其在中国区的十多家门店屋顶集体打包,并带动67家供应链企业的屋顶,一起加入分布式屋顶光伏发电计划。
从投资的经济效益看,这类小规模屋顶目前仍不具备吸引力。但类似宜家这样的企业试水屋顶光伏,更看重光伏作为一种绿色能源背后的环保概念,这对提振企业影响力、塑造良好社会形象有正面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的家庭住房类型以楼房为主,拥有屋顶产权的只有别墅业主和农村独立住房的房主。国家政策鼓励电力用户按照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的方式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